國家統計局4月16日發布了2014年1—3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和銷售數據,市場分析人士認為,中國房地產出現硬著陸的可能性并不高,但房地產分化趨勢加劇了市場的擔憂。
這種分化趨勢表現在房地產領域的各個方面。
一是在房市價格上,已經出現明顯分化趨勢。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也表示,全國房價監測顯示,當前,一線城市房價仍在溫和上漲,部分二線城市房價開始有所松動,而三四線城市房價開始出現了下降勢頭。今年前兩個月,在全國新建商品住房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中,大部分是三四線城市。
二是房地產投資領域出現分化情況,表現為總體投資降溫和企業拿地熱情升溫的分化。國土資源部4月15天發布《2014年第一季度全國主要城市地價監測報告》顯示,今年一季度,全國重點監測城市地價總體水平為每平方米4863元,較上季度增長2.71%,較去年同期增長10.19%。在主要監測城市中,住宅地價整體運行表現出平穩趨勢,絕大多數城市環比增長率均為正值。從北京來看,一季度北京土地市場總成交金額753億元,超過2012年和2013年一季度成交金額總和(其中,住宅用地成交額占總成交額的 61%,溢價率為 37%—214%)。這表明房地產開發企業的拿地熱情不減,土地競爭仍然激烈,需求仍難滿足。而在總體開發投資上,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1—3月份,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5339億元,同比名義增長16.8%,增速比1—2月份回落2.5個百分點;房屋新開工面積下降25.2%,其中,住宅新開工面積下降27.2%。這表明房地產開發市場的去庫存化還有很大壓力,房地產企業熱衷于拿地進行儲備,而在庫存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新盤投入熱情不高。
三是房地產企業經營運行出現分化趨勢。一季度,萬科銷售實現542.3億元,同比增長24.2%;碧桂園銷售實現350億元,同比接近翻倍,這兩家房地產企業在同行業中表現亮麗,而其他主要房地產龍頭企業的銷售額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。但另一方面,在銷售規模50億元以下的企業中,業績則大多出現倒退趨勢。
而在房地產銷售遇冷的情況下,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分化趨勢將嚴峻考驗落后企業的資金鏈問題。1—3月份,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3.8%;降幅比1—2月份擴大3.7個百分點。在銷售普遍下降的前提下,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情況是,1—3月份,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增速比1—2月份回落5.8個百分點。這里面,國內貸款增長20.4%、利用外資下降33.9%、自籌資金增長9.6%。不難看出,銷售情況正在考驗房地產企業的資金承受能力,在國際市場吸收能力下降的同時,國內市場的壓力和風險有所上升。強者越強,弱者越弱的分化趨勢導致房地產市場的洗牌組合將進一步加劇。
在當前信貸政策持續收緊,房地產調控政策持續不變的預期下,一方面全國范圍內商品住宅待售面積仍有34665萬平方米,盡管增速有所降低,但同比漲幅仍在20%以上,其中,三四線城市的庫存壓力尤其明顯;另一方面,房地產市場在價格、需求,以及開發企業等方面出現分化趨勢,這種趨勢不僅存在于不同規模的城市之間,也存在于不同規模的開發企業之間。
顯然,將中國房地產市場導入一個多元化、多層次的復雜領域,無疑將增大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既有風險,也將增大中國政府調控房地產市場的難度。
來源:中國經濟新聞網-中國經濟時報社 記者 李成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