幫親哥假買房套貸款 結果被坑慘了
由于直接向銀行貸款門檻較高,一些人為了解決資金困難,打起了通過虛假買賣房屋套取銀行貸款的主意。吳中區的陳氏兄妹就策劃了這樣一起騙局,不料哥哥假戲真做將房屋抵押貸款,鬧得妹妹差點錢房兩空。近日,吳中法院就審結了這起房屋買賣合同糾紛,雙方買賣合同被判無效。
哥哥假賣房真騙貸
陳冉、劉艷是陳莉的兄嫂。2009年6月,陳冉、劉艷因公司經營急需資金,向妹妹提出以“假賣房”套取銀行貸款的方式來籌措資金。商定后,由妹夫高明和嫂子劉艷出面簽訂《存量房買賣契約》,約定由高明將他和陳莉名下116平米的住房以53萬元的價格賣給劉艷,通過貸款支付。當天,雙方還簽訂存量房交易資金托管協議,劉艷將11萬元存入托管賬戶,陳冉和劉艷夫婦以這套住房為抵押,向銀行貸款42萬元。房屋過戶至陳冉夫婦名下后,房管局將存于托管賬戶的53萬元房款匯入高明賬戶,這樁房屋買賣就算完成了。
隨后,陳冉夫婦寫下承諾書:因公司經營急需資金,特向高明、陳莉求借房屋,通過過戶的方式取得資金,并非雙方真實買賣交易。該房屋產權仍歸高明夫婦所有,仍由高明夫婦居住使用。陳冉、劉艷保證5年內還清房貸42萬元,并將房屋過戶回高明夫婦名下。手握承諾書,高明馬上把53萬元匯給了哥嫂。之后雙方依承諾書所言,并未交接房屋,仍由妹妹一家居住,哥嫂也如約還清了房貸。
妹妹落得一場空
然而今年5月,自家門上竟被張貼了法院公告,高明和陳莉這才慌了神——2013年4月,陳冉和劉艷向招商銀行兩次貸款40萬元和170萬元,均以這套房屋抵押并辦理了他項權證,現在陳冉夫婦欠了一屁股債,房屋則被多家法院多次查封。此時二人再聯系陳冉,已經聯系不上,哥嫂也早已離婚搬家了。
高明夫婦只得將哥嫂告上吳中法院。二人認為,哥嫂采用欺騙手段將房屋過戶,嚴重損害自身合法權利,請求法院判令確認雙方之間的房屋買賣合同無效。
法院判決買賣合同無效
吳中法院審理認為,當事人在從事民事活動中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,訂立、履行合同,應當遵守法律、行政法規,不得有欺詐行為。原、被告之間雖然簽訂了《存量房買賣契約》,并且辦理了涉案房屋的過戶手續,但根據原告提供的承諾書,明確雙方并非真實的買賣交易,而是通過過戶的方式取得銀行資金,從承諾書內容可見,原、被告之間的房屋買賣并非其真實意思。并且,原、被告是親屬關系,原告通過資金托管賬戶取得房款后,又將購房款悉數返還倆被告,原告也并未向被告交付涉案房屋,而是仍由原告家庭居住使用,這一系列行為足以證明原、被告之間并不存在真實的房屋買賣合同關系,而是通過假借簽訂房屋買賣合同的形式達到騙取銀行貸款的目的,規避國家的信貸政策,屬于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,法院判決雙方之間簽訂的《存量房買賣契約》無效。
法官提醒
為套取銀行貸款,虛假買賣房屋不僅破壞金融秩序,還存在很大法律風險。對名義賣房人來說,若名義買受人到期拒不返還房屋,甚至向其他人出售或再抵押借款,賣房人很可能無法再回收房產。(文中人物均為化名)(馬俐)
(來源:蘇州市吳中區人民法)